- 产品详情
近日,中国首架C919客机成功首飞,但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70%的精加工机床却依赖于德国制造,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。这一现象使得不少网友质疑,国产机床是否不能支持自主大飞机的制造。
事实上,国产机床并非无能为力,而是技术水平仍在追赶全球最顶尖的领域。C919的机身框架和翼部蒙皮等粗加工环节已经成功使用国产机床,如南京宁庆数控的龙门机床。然而,面对起落架与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部位的精密加工,德国机床凭借其出色的精度和稳定能力,仍占据市场领先地位。
德国机床在全球高端市场中的份额高达25%,2023年出口额达95亿欧元,其技术积累了数十年,精度控制达到毫微米级别,可谓是行业的“江湖地位”。而国产机床在精加工环节遇到一些难题,比如温差影响加工精度,导致整体质量无法与德国设备相媲美。
然而,国产企业并不甘心落后,正在全力攻克这些技术难关。宁庆数控已经研发出具有抗温差变形力的机床,并将其运用在航天制造领域,逐渐获取市场占有率。通过改进技术和突围产业链,中国机床正在实现常规与高端设备的有机结合,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推动自主制造的发展。
目前,国产数控系统使用华为鸿蒙内核,配合智能补偿算法,使得装备性能大幅度的提高,从而为复杂精密的航空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业内一致认为,随着国产机床在技术上的持续进步,其未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可观,而对传统德国高端机床的依赖将逐步减少。
总体来看,当前国产机床发展尚处于追赶阶段,但通过时间的积累和技术的革新,在未来有望打破进口依赖,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。随着C919项目的推进,国产机床如何持续提高其工艺精度,将成为关键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